深沪紫菜的基本介绍深沪紫菜是福建泉州晋江深沪镇的特产。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类型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类型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

深沪紫菜的基本介绍
深沪紫菜是福建泉州晋江深沪镇的特产。
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类型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类型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率的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紫菜是一种海藻,在生物这中是红藻门,红藻纲,紫菜亚纲,紫菜目,紫菜科,等有10多类。是一种要紧的经济藻类,味美可口,营养丰富。
同时紫菜还可以入药,制成中药,具备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效果。紫菜由于可以进行光合用途而常让人误觉得是植物;但生物学家常见觉得它不是真的的植物,由于它没真的的管道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与水草不同。另外,有几种氰细菌与海苔有关。大型海苔多成长在寒冷地带。人工栽培类型有条斑紫菜和坛紫菜。
紫菜叶状体多成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时尚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耐干性强;适合光照强度为5000~6000勒克斯,具备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征,属高产作物。
营养成分
紫菜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而水平好,氨基酸中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很多的呈味氨基酸;维生素A、B、C和碘、钙、铁、磷、锌、锰、铜等元素也非常丰富;VA、Vb1、Vb2的含量可与动物肝脏想媲美。紫菜对人体具备减少血清中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补肾、利尿、清凉、宁神、夜盲、发育障碍。
商品特征
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类型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类型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率的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紫菜的一生由较大的叶状体(配子体世代)和微小的丝状体(孢子体世代)两个形态完全不同的阶段组成。叶状体行有性生殖,由营养细胞分别转化成雌、雄性细胞,雌性细胞受精后经多次分裂形成就孢子,成熟后脱离藻体释放于海水中,随海水的流动而附着于具备石灰质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成长。成长为丝状体。丝状体成长到一定量产生壳孢子囊枝,进而分裂形成壳孢子。壳孢子放出后即附着于岩石或人工设置的木桩、网帘上直接萌发成叶状体。除此之外,某些类型的叶状体还可进行无性繁殖,由营养细胞转化为单孢子,放散附着后直接长成叶状体。单孢子在养殖生产上亦是要紧苗源之一。
紫菜叶状体多成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时尚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耐干性强;适合光照强度为5000~6000勒克斯,具备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征,属高产作物。对低温的适应力随藻体水分含量不同而变化,在迅速干燥至含水20%时,经-20℃左右的低温冷藏数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复活力。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广,但以1.020~1.025为宜。丝状体耐干性差,需要低光照,故自然分布于低潮线以下。在气温开始降低、有海水流动的条件下,壳孢子形成后总是在天天上午9~11时很多放散,呈明显的日周期性。
历史民俗
早在1400多年前,中国北魏《齐民要术》中就已提到“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与紫菜的吃法等。唐代孟诜《食疗本草》则有紫菜“生南海中,正青色,附石,取而干之则紫色”的记载。至北宋年间紫菜已成为进贡的珍贵食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不但描述了紫菜的形态和采集办法,还指出紫菜主治“热气烦塞咽喉”,“凡瘿结积块之疾,宜常食紫菜”。养殖历史非常悠久。日本渔民可能在17世纪上半叶已用竹枝和树枝采集自然苗,并进而用竹帘和天然纤维水平网帘进行养殖。长期以来紫菜苗只能依靠天然成长,来源有限,故养殖活动的规模不大。
1949年英国K.M.德鲁第一发现紫菜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果孢子成长时期是在贝壳中度过的,这为研究天然苗的来源开辟了道路。接着,日本黑木宗尚和中国曾呈奎分别于1953年和1955年揭示了紫菜生活史的全过程,为人工育苗打下了理论基础。此后,紫菜养殖才进入全人工化生产时期,产量开始得到大幅度提升。
深沪紫菜的辨别真伪
1.若凉水浸泡后的紫菜呈蓝紫色,说明该菜的干燥、包装前已被有毒物所污染,这种紫菜对人体有害,不可以食用;
2.紫菜是海产食品,容易返潮变质,应将它装入黑色食品袋置于低温干燥处,或放入冰箱中,可维持其味道和营养。